视点|谁在让暑假变得“可怕”?

“一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二年级的暑假很危险”“六升七的暑假是分水岭”“初二暑假不利用好,基本就和高中无缘了”……最近,短视频平台上的“暑假最可怕”系列引发关注。这类视频往往有着相似的模板套路:面对镜头,所谓的“资深老师”以斩钉截铁的态度大谈暑假的重要性,并用“错过就是耽误孩子”“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等话术炮制教育焦虑,随后,便话锋一转,忽悠家长买课、买教材。有网友因此反讽道:卖不出课的暑假才最可怕。

随着多家媒体对这类视频套路的解读,创作者把教育当生意的想法昭然若揭,不少网友在了解事情原委后,也表示反感,不会轻信其中的套路。据笔者观察,目前,在几家主流短视频网站上,这类视频很快被过滤、下架,“暑假可怕体”暂时偃旗息鼓。只是,在这套话术“失灵”之后,会不会有人打着其他幌子卷土重来,继续批量制作短视频贩卖教育焦虑,则是值得警惕的问题。


(资料图片)

事实上,不管具体形式如何千变万化,这类内容之所以能戳中家长内心,激发“鸡娃”焦虑,主要在于它人为地将教育问题极端化、简单化了。以“可怕体”为例,视频先是摆出“暑假不容浪费”这一议题,将假期与学习成绩牢牢挂钩,激发家长心理恐慌,继而简单粗暴地给出解决方案,兜售课程和产品。

这其中有太多逻辑漏洞。就教育来说,孩子的成长涵盖方方面面,暑假本来正是他们走出课本,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用“最可怕”话术强行把暑假和学习紧紧绑定,忽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探索,无疑是让暑假的意义大大窄化了。而且,哪怕是为了提升学习成绩,视频不讲方式、方法,一味批量推销的刷题、刷课等形式,恐怕也只是为了“收割”家长钱包,并非提升学习效率的良方。

不过要看到,现实中,的确会有一些家长缺乏定力,被这些话术忽悠得“上头”。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成熟、科学的教育观念。家长需要意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一招制胜”,也不会因一时心血来潮地“认真抓一下”、买一套课程,就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远非教育的全部。从长远来看,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比一时的分数高低更为重要。比起逼孩子“卷分数”,日常多关注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引导其自主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或许对他们才更有裨益。想明白这些问题,有了更加完整清晰的教育框架,家长在刷到类似“暑假最可怕”的视频时,才会更加淡定从容,思路也不会被轻易“牵着跑”。

这也说明,对于教育观念这件事,很多家长是需要进行持续学习,来一场科学的“再教育”的。而事实上,有关科学育儿的理念,关于如何充分挖掘孩子潜力,很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育者,都作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一些家长趁暑假带孩子逛博物馆、参加义务劳动、做手工等做法,也能给人带来不少新思路。

因此,对短视频平台来说,除了加大把关力度,及时过滤掉那些耸动的、煽动焦虑的内容外,不妨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模式,鼓励创作者制作更多高品质、符合教育规律的内容。比如,一些读书博主就致力于科普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层面,引导家长反思“鸡娃”现象背后的成因和应对方式,鼓励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日常成长过程中,并一步步摸索出真正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也许,相较于“暑假可怕体”等视频,这些内容看上去有些“平”,也没那么吸引眼球,但视频平台不能“唯流量”,选择推广有社会效益还是一味激发教育焦虑的内容,本身也是平台价值取向的体现。

简言之,对于“暑假可怕体”忽悠话术,一方面要露头就打、及时清理,另一方面,提升我们的“防忽悠”能力,塑造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也十分必要。

(作者:任冠青,来源:中青评论 )

关键词:

推荐阅读

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 2020 港澳印刷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