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新冠症状不容忽视,感染后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天天快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魏笑 深圳报道

近期,国内“二阳”话题广受关注。


(资料图片)

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根据模型预测,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发生在6月底。

尽管随着人群免疫水平的提升与新冠病毒致病力的下降,世界卫生组织(WHO)于5月5日宣告新冠病毒大流行紧急状态结束,但新冠病毒并未被消灭。

此外,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Long-COVID(此处称为“长新冠”)症状也是一个日趋重视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全球至少有6500万人经历着“长新冠”症状。一项对中国COVID-19住院患者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在感染后6个月和12个月,COVID-19住院患者至少有一种持续症状分别为68%和49%。未来人类可能与新冠病毒共存,长新冠症状管理将会是临床重要一环。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介绍,其实不仅仅是免疫脆弱群体,对于青壮年来说,感染后尽早使用抗病毒治疗也有利于减轻其症状,同时减少病毒传播和长新冠症状的持续。

钟南山也在来瑞特韦片上市后临床研究启动会上表示,“一旦感染新冠,应给予及时药物治疗,能大大降低死亡率。”

长新冠管理仍面临挑战

近期,我国新冠疫情开始抬头,此次的流行毒株是XBB毒株。据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教授孙亚民的研究,目前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毒株占比升至95%。

“XBB系列毒株在全国的占比从1%到95%,只花了大概8周时间。”孙亚民介绍,目前国内流行的XBB分支包括XBB.1.5、XBB.1.9.1、XBB.1.16、XBB.1.22,此前流行的BA.5.2与BF.7的分支几乎消失了。

不过,在致病性上,XBB毒株与此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并没有太大差异。孙亚民表示,从国内已批准的新冠疫苗预防效果看,针对XBB毒株,能达到防重症不防感染的效果。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来瑞特韦片上市后临床研究启动会上也表示,“目前在广州流行的主流新冠病毒株是XBB1.9.1。根据目前广州市发热门诊的数据,在接受检测的发热病人里,有20%-25%是新冠病毒感染者。”

据相关真实世界研究,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抗体能在4-6个月的时间内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面对变异株XBB,其保护力可能会减弱。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于5月5日宣告新冠病毒大流行紧急状态结束,但新冠病毒并未被消灭。此外,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Long-COVID(此处称为“长新冠”)症状也是一个日趋重视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2021年10月6日,WHO首次公布“长新冠”的官方临床定义,即感染新冠病毒3个月后还有症状,最少持续2个月,且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这些症状。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以后,不仅仅影响上呼吸道,还可以累及到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血液系统中的很多脏器。即使是在免疫功能健全的前提下,人体在跟新冠病毒斗争完后,也会有一个‘清扫战场’的过程。”卢洪洲解释。

长新冠症状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不尽相同,一项对英格兰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中的成人进行调查显示,37.7%的受访者报告了一种或多种症状,17.5%报告了3种或多种症状;其中,发生率排前6的症状依次为,严重疲劳、呼吸困难、失眠、肌肉酸痛、眼睛酸痛、头痛,并且症状较为明显,对日常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抗病毒治疗应尽早

近日,在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上,中科院院士高福也表示,“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所以病人该诊断要诊断,该用药要用药。”

谈及长新冠管理,卢洪洲表示,长新冠症状的预防还是要靠科技。首先需要研发新的针对各种变异病毒的有效疫苗。

目前疫苗接种是减少长新冠症状发生的重要手段,但对于肿瘤患者、老年人或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其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并不理想,可以考虑注射加强针进行增强保护。

深圳三院药学部主任孟现民表示,目前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很强,并且S蛋白突变位点数量庞大,既往疫苗未能覆盖突变位点,滞后于新冠病毒的突变,导致疫苗接种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对新的奥密克戎突变株中和作用下降。“因此,只有针对新冠病毒更快速地研发长效疫苗、鼻喷疫苗等不同疫苗,才能跟上病毒变异的速度。”

除了积极接种疫苗,降低患者重症进展风险和长新冠症状持续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尽早使用抗病毒治疗。卢洪洲介绍,尤其对于脆弱群体,需尽快接种疫苗;一旦感染需马上进行抗新冠病毒药物治疗。

“其实,不仅仅是免疫脆弱群体,对于青壮年来说,感染后尽早使用抗病毒治疗也有利于减轻其症状,同时减少病毒传播和长新冠症状的持续。”卢洪洲称。

此外,抗新冠病毒药物越早使用越好。卢洪洲以自身临床经历举例称,“去年12月份我国新冠感染高峰期时,曾有4位九十多岁的老年感染者入院,其中3位老年感染者在入院的第一时间使用了抗病毒药物,用药后症状很快减轻,并且没有明显后遗症;但另外一位未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周出现症状加重,再用药为时已晚。”

孟现民进一步补充,感染早期检测到病毒高载量是导致新冠后遗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病程早期启用抗病毒药物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病毒载量和重症风险,还有利于减少长新冠症状。

“即使近日WHO宣布了新冠大流行的结束,但我们依然要高度监测新冠病毒的变异方向。此外,目前全球治疗领域均都在积极探索,但长新冠的防治依然任重道远,未来还要继续加强防护,感染后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减少长新冠症状发生。”卢洪洲称。

关键词:

推荐阅读

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我们:435 226 40 @qq.com

版权所有 ? 2020 港澳印刷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